学生  |  教工  |  校友  |  考生  |  访客   
English 

学术学者学生

您的当前位置: 开云官方网站  >  学术学者学生  >  正文

实现中部地区高水平开放的重要突破

——第二届中部智库论坛专家观点采撷

作者:冯晓华整理   编辑:鲜文涛    来源:商学院  发布时间:2023/06/19

6月17日,由开云官方网站联合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湖北省商务厅、湖北宏泰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开云官方网站商学院、海南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共同承办的“实现中部地区高水平开放的重要突破”为主题的第二届中部智库论坛召开。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等国家智库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开云官方网站、汉江师范学院等高校专家学者,山西省社科院、湖北省商务厅、湖北宏泰集团、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等机构专家代表,以及媒体代表300余人参加论坛。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作了报告,为推动中部地区特别是湖北加速实现高水平开放贡献智慧凝聚共识。

推进中部地区高水平开放进程

在全体会议“推进中部地区高水平开放进程”中,曹远征、张燕生、李钢、叶辅靖、吴玉祥、张峻、刘耀彬、张杰、马骏等专家学者,围绕高标准市场建设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与中部崛起、中国式现代化“中部篇章”、中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营商环境与高水平开放等主题作了报告。

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指出,依托高标准市场建设实现高水平开放是中部地区的重要任务。“交通+流通”的“两通起飞”是高标准市场建设的重要内涵,是打通双循环堵点、痛点的重要手段。要通过重点加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增加中部地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加强中部地区的内在联系、关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来实现高水平开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指出,武汉乃至湖北在全国研发强度排名靠前,应当把握机遇,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新形势下武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服实融合、数实融合、绿实融合,打造实体经济;二是立足本地优势,培育供应链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三是构建新型研发体制,推动核心技术攻关。武汉要把握绿色革命、新能源革命、数字革命机遇,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科学问题、技术问题、工程问题;应加强应用基础性研究,完善体制机制,以高水平自立自强促进全方位国际合作。一方面,武汉有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和高水平人才、一流的现代金融体系、一流的体制机制和法治,从而推动武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注意防范和超越自主创新陷阱,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推动集成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李钢指出,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指标表现良好,开放高地建设成效显著。对标高标准、适用新规则、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引领全球化是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内涵,要通过进一步扩大自主开放、进一步提升协议开放水平来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中部地区要把握好开放性经济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打造中部开放新高地,夯实开放型经济发展基础,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部主任叶辅靖提出了中部地区高水平开放的主攻方向。他指出,中部地区高水平开放的主要着力点有五个“紧紧围绕”,一是紧紧围绕消除国际投资者在华投资的顾虑和关切,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二是紧紧围绕制度型开放这个主线中加快中部地区开放;三是紧紧围绕更好统筹安全与发展、安全与开放加快中部地区开放;四是紧紧围绕培育国内社会大生态加快中部地区开放;五是紧紧围绕有效化解外部挑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加快中部地区开放。

湖北宏泰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玉祥提出了碳关税背景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他介绍了欧盟碳关税政策的实施动因及实施思路,并分析了其对中国和全球产生的可能影响。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应积极推动碳计量、碳标准体系和合格评定体系的国际互认制度,实现“一张证书,全球通行”;对国内企业实行绿电消费,推进碳中和国家认证;针对涉及碳关税的行业进行有偿分配及逐步提高有偿比例;不断完善国家工作机制、制度设计及数据报送等流程的优化。我国企业应该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升级,采取可行的碳中和措施;加强国际区域合作,完善低碳减排机制;促进出口产业升级,推动外贸企业转型;加强低碳研发创新,提升减排技术应用;完善金融保险工具,提高抵御风险能力。湖北宏泰集团将坚持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打造低碳生态圈;进一步争取国家部委支持,打造产品层面碳关税综合服务平台。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院长张峻提出要互融互促,携手共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他指出山西开放发展面临开放时序与沿海地区存在落差,“走出去”受多重因素制约,高素质人才缺乏等众多挑战,但也享有“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机遇。山西省的开放型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开放平台和开放通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东融南承西联北拓”的开放格局基本成形。他以山西为例提出了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六个突破”,一是在转变开放理念上实现突破,二是在提升招商引资水平上实现突破,三是在深化区域合作上实现突破,四是在打造各类开放平台上实现突破,五是在推进制度型开放上实现突破,六是在扩大对外影响力上实现突破。

南昌大学副校长刘耀彬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下中部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挑战与路径选择。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下中部高质量发展优势显著,但是同时也仍然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下中部高质量发展要把握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牢牢把握“三新一高”导向,协调好质量和数量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二是要积极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添动力、增后劲;三是要着力建设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四是要坚持“放大优势、补齐短板”策略,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均衡发展;五是要坚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教授张杰提出了中部地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和路径。他指出,中部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进程主要依靠核心城市的孤立式崛起,而非依赖区域性产业链供应链主导的一体化体系形成,难以实现以区域均等化平衡式的增长模式崛起,因此需要深入考虑和全面谋划中部地区的独特高质量发展模式。要从三个方面加快构建中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要加快推动中部地区各重点城市之间共同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区域性协同分工体系,二是要从国家顶层设计谋划和布局“武(汉)长(沙)”经济圈或者“武(汉)长(沙)郑(州)”经济圈,三是要强化中部地区实体经济(产业链供应链基础)、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核心要素协同和开放发展的新机制新体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马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角度提出了促进高水平开放的思路。中部地区高水平开放,营商环境是重点,也是短板。应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促进高水平开放,对外资企业及典型行业应的诉求应给予充分关注,根据问题导向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提高政策可预期性和透明度;二是改进政策和监管执行方式;三是优化标准、规范、检测和认证管理;四是在鼓励创新和市场采购方面平等对待内外资;五是加快数字经济开放步伐。

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在平行论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中,陈华荣、张建清、毛艳华、徐秀军、孙元欣、张先锋、黄宁宁、刘凯等专家学者,围绕高质量建设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全球经济新形势与中部地区高水平开放新机遇、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发展路径等主题作了报告。

湖北省商务厅副厅长陈华荣提出要坚定不移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高质量建设湖北自贸试验区。湖北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成果丰硕,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作用彰显,中部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速崛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活力迸发,商务部赞誉湖北自贸试验区建设走在中西部自贸试验区前列。下一步,湖北自贸试验区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安排,在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用好花湖机场“空中出海口”、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优势产业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上精准发力,不断在“提升”二字上下功夫,持续彰显改革开放“排头兵”“试验田”作用,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更大自贸贡献。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张建清提出了湖北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若干思考。他指出湖北外贸外资水平在全国的位次逐渐提高,但和湖北经济总量在全国的地位不匹配,湖北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还面临很多挑战。他强调要发挥湖北省地处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优势,建立航空、铁路、水路等综合物流体系;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融合,引进强链补链的招商引资,打造光电仪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推进融资、研究和市场拓展等政策支持措施,缓解企业困境,为湖北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教授毛艳华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要以进一步推进深层次改革服务构建统一大市场,进一步开展压力测试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打造创新高地引领高质量发展为抓手。进一步推进深层次改革服务构建统一大市场要依靠深化改革打通体制机制障碍,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并推动形成更多高质量的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开展压力测试,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开展高标准的经贸和社会规则衔接,对标世界银行最新的BEE(宜商环境)标准体系,探索高水准的行业开放准入;进一步打造创新高地引领高质量发展要以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为目标导向,完善与价值链高端相匹配的基础设施软硬件,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并促进高水平的要素跨境流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徐秀军指出了全球经济新形势下中部地区高水平开放面临的新机遇。他指出全球经济发展具有全球经济力量对比“分化”、全球经济的“去全球化”、全球经济"数字化"、全球经济"低碳化"、全球经济金融体系"去美元化"、全球经济机构和规则“现代化”六大趋势性特点。要通过发挥国内经济大循环的主体作用,塑造高水平开放的经济动能,坚持高水平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与制度型开放并行三个战略来把握机遇,推进高水平开放。

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孙元欣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对接国家需求,继续发挥上海自贸区在全国的率先和标杆作用,是上海未来的重大任务。上海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架构主要包括七个方面,一是对接国际规则,实施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二是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形成新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三是推动新一轮金融开放创新,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四是数字赋能和打造数字自贸试验区;五是巩固提升、新增创建一批高能级功能平台;六是服务国家战略,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七是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先锋指出了高标准经贸规则新趋势下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路径选择。他指出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主要出现了以下五个新的变化趋势;一是由边境规则为主向边境内规则为主转变,二是“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的“三零”规则,三是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涵盖领域更加宽泛,四是数字经济、数字贸易、新技术应用等规则等新议题正成为新一轮规则话语权争夺的前沿地带,五是主要发达经济体主导的贸易协定成为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主要载体和博弈平台。在此背景下,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主要有以下四个路径选择,一是高水平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与自由贸易港系统性对标CPTPP的经贸规则;二是各自贸试验区立足自身功能定位,以符合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或国际惯例的方式,推动形成一批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引领未来科技变革方向、掌控关键技术的外向型产业集群;三是加快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用新动能引领、推动地方经济开放发展;四是参照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发展的新趋势,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加快形成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推动高水平自贸试验区打造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区、高端研发的集聚区。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合伙人黄宁宁提出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背景下湖北自贸试验区提升发展路径。他介绍了RCEP的概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湖北自贸试验区提升发展的路径,一是加大投资开放与提升贸易便利,包括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完善对外投资合作促进体系,培育新型贸易方式,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创新通关监管服务模式等;二要把握RCEP带来的贸易伙伴增加和贸易投资领域扩大的新机遇;三要认真落实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全面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湖北)自由贸易区研究院秘书长刘凯提出要对标《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高标准规则加快推进湖北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他指出在中国制度型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对标DEPA数字经贸规则是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湖北制度型开放的必然选择。湖北要把握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有利机遇与优势条件,对标DEPA加快推进自贸区升级战略,一是要从治理路径出发,加强顶层设计集成创新,推动数字经济治理协同发展;二是要从规则路径出发,渐进式对标DEPA高标准规则,加大数字贸易开放;三是要从联动路径出发,推动实现自贸区内三区联动、自贸区外多区协同、自贸区间友区联动。

中部地区高水平开放与绿色发展

在平行论坛“中部地区高水平开放与绿色发展”中,刘兴华、谷树忠、魏龙、肖德、王燕青、孙永平、肖建忠、程时雄等专家学者,围绕中部地区构建现代产业化体系、绿色低碳发展、新型智库建设、数字贸易助推中部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等主题作了报告。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刘兴华指出要通过高水平开放和集成式创新构建中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首先,中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中部地区六省要从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迈进,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次,要在高水平开放中构建中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依托国内市场优势和其他禀赋优势,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建立更加稳定的制度环境,实现创新发展;最后,要实现集成创新,中部地区要把握产业数智化转型这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发展高端制造业及其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挥政策系统、技术系统和市场系统的协同作用,争取在国际碳市场的话语权。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谷树忠以绿色发展为主题,指出绿色发展是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及产出绿色)为基本特征的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路径和模式,必须系统准确把握、认真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优化绿色发展的制度环境,建立绿色发展的评价、考核、融合、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中部地区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部绿色崛起。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魏龙聚焦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惯性与突破。在对大陆性国家经济发展格局进行回顾的基础上,他指出自然条件、战略规划、自身努力程度是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从短期看具有较强的发展惯性,从长期看这些发展惯性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扭转与改善,可以通过“新沿海”战略减少地理限制,通过“流域”“走廊”综合治理统筹资源;通过有效利用国家中心城市规划,升级产业规划,实现城市化追赶;通过提升政府形象与工作效率,以颠覆性技术增强创新动力,提高自身中心度和吸引力,助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实现突破。

汉江师范学院院长、教授肖德提出了十堰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路径。他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历史维度、现实维度、发展维度介绍了十堰市的基本情况,强调一库碧水的地理优势、绿色生态的发展底色、“一主四优的产业支撑是十堰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现实优势,并从统筹规划城乡区域和山水资源环境打造绿色低碳的空间布局、统筹兼顾能效提升和清洁能源发展筑建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统筹发展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体系形成绿色低碳的产业结构、统筹推进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搭建绿色低碳的交通网络、统筹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多目标主体建设绿色低碳的宜居城市五个方面,分析了十堰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实现路径。

国研智库副总裁王燕青聚焦新型智库对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作用。他表示中国智库在新时代将承担新担当,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继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型智库在助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一要把学理与政策研究深度融合,构建支持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库;二要加强决策咨询与政策解读深度融合,助力政府和行业,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中国式现代化路径指引;三要搭建思想碰撞、资源集聚与舆论传播的高地;四要把高水平开放与自立自强深度融合,打造支持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平台、生态体系。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孙永平分析了欧盟碳市场改革的进展以及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对湖北省钢铁行业的影响。他介绍了欧盟碳市场改革的进展以及欧盟CBAM出台的背景和最新进展,从减排效应和贸易效应分析了欧盟CBAM对湖北钢铁的负面影响。指出要应对欧盟CBAM的影响,关键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尽快完善湖北省碳市场制度体系,特别是扩大钢铁行业有偿配额比例,争取把更大比例配额收益留在省内;二是中国应该就CBAM的核算体系、工作机制、透明度和WTO规则的协调性等内容与欧盟展开对话,积极探索CBAM给湖北节能减排和钢铁行业创造的新优势,扩大出口比例;三要尽快建立透明的碳核算体系。

中国地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肖建忠提出了湖北省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和重点。他指出党的二十大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湖北省绿色低碳发展已经取得多方面成就,当前仍面临能源结构深度调整难度较大,产业升级难度较大,绿色低碳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保护与发展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交织等问题。“双碳目标、绿色转型、结构调整、节能增效是湖北省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些目标主要通过实施碳达峰行动、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节能提高能效;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四个主要路径。他建议将湖北省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放在碳金融、碳市场、零碳试点示范和技术创新上。

开云官方网站商学院副院长、教授程时雄聚焦数字贸易对中部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促进作用。他指出中部地区各省数字经济规模不断壮大,中部省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跨境电商规模快速扩大。中部地区发展数字贸易既有作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第一方阵,且数字产业基础好良好的优势,又面临数字关键核心技术竞争激烈、企业数字化成本较高、关键技术领域对外依赖度较高、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的劣势。建议从四个方面发展数字贸易,促进中部高水平对外开放:一要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升级数字贸易潜力,三要做好各省间数字贸易政策协同和互补,四要鼓励企业对传统贸易进行数字赋能升级改造。

打造中部地区改革创新新高地

在平行论坛“打造中部地区改革创新新高地”中,袁维海、龚平、王玲杰、吴传清、杜志章、张龙耀、苏娜、冯晓华等专家学者,围绕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数字经济赋能中部地区开放发展、中部地区以高水平开放带动现代化建设、中部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等主题作了报告。

皖西学院党委书记、教授袁维海提出了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彰显中部地区作为。他总结了中部地区的发展成效,阐述了中部六省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指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对外开放相对落后的问题,同时面临“逆全球化”、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外部挑战。中部地区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推进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眼:一是要坚持创新发展,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要坚持协调发展,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同性;三是要坚持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部;四是要坚持开放发展,形成内陆高水平开放新体制;五是要坚持共享发展,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湖北宏泰集团有限公司战略投资总监龚平提出要通过推进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他指出金融创新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也是缩小区域差距、中部崛起的必要支撑。他以宏泰集团为例分析了企业的金融创新实践:一是要完善金融服务补链,通过探索大数据应用场景构建供应链金融服务生态,以科技赋能金融创新建设全国金融仓储龙头企业,以战略合作银联商务开拓产业互联新机遇;二是要创新金融产品,通过加强绿色金融创新试点绿色智能船舶直租,推进碳金融创新、持续做优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加快知识产权金融创新、破冰知识产权证券化;三是加大金融政策扶持,通过助企纾困降成本,应急转贷解难题,发展再担增信分险作用,为中小企业发展排忧解难。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玲杰提出了中部大省以开放带动现代化建设的路径。她强调战略腹地、综合枢纽、链接链通、应用场景是中部大省以开放带动现代化建设的四个禀赋特色,中部大省要把坚持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以主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RCEP为驱动,以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支撑作为以开放带动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思路;通过设立“特区”、发力“改革”、聚焦“创新”、培强“主体”、着力“统筹”来促进中部大省以开放带动现代化建设工作。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吴传清提出了数字经济赋能中部地区开放发展的实践路径。他强调,“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纽带,要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丝路电商”“数字贸易”等方式积极参与“数字丝绸之路”共建,拓宽中部地区对外开放领域。中部地区要通过深入实施“引进来”拓展中部地区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招商引资”和“招财引智”,深入实施“走出去”拓展中部地区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对外引资”和“对外贸易”,积极发展“数字贸易”拓展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三种路径来提升中部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杜志章分析湖北对外开放的历史契机和现实境遇。他指出,湖北对外开放有较好的历史基础,当前湖北高水平对外开放拥有良好机遇,立体交通时代湖北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一带一路”新开放格局赋予湖北以纽带地位、新发展格局下湖北在“国际国内双循环”中处于核心地位、肩负重大使命。湖北应依托“三枢纽一中心”建设,打造高水平开放战略支点;发展现代物流体系,构建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建设“九州通衢”,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将湖北打造成内陆开放“新沿海”。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龙耀提出了可供全球借鉴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经验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作用。他指出,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投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线上网络和数字金融的作用、鼓励市场参与和创新、推动政策试点创新是可供全球借鉴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经验。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继续推动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一是要构建资源投向更加适配现代产业体系的普惠金融模式;二是要聚焦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拓展普惠金融服务;三是要在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中定位普惠金融;四是要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五是要健全城乡与区域均衡布局的金融服务体系。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中部所副所长苏娜提出以高水平“走出去”促进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她分析了湖北“走出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湖北省“走出去”的五个推进路径:一是实施“全球布局”行动,提升开放合作能级;二是实施“产能合作”行动,打响湖北建筑品牌;三是实施“跨国成长”行动,推动企业“抱团出海”;四是实施“平台构筑”行动,完善市场枢纽功能;五是实施“保驾护航”行动,打造公共服务体系。并提出了湖北“走出去”的政策建议:推进重点项目实施,夯实企业“走出去”底盘;搭建对外合作平台,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强海外风险防控,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外投资主体培育力度。

开云官方网站商学院教授冯晓华提出了中部六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比较研究。她使用上市公司企业数字化转型数据对中部六省企业数字化转型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考察了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及不同技术水平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水平、速度、趋势及动力,指出中部六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共性,即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高技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水平高,转型速度快,转型趋势持续上升,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驱动力。此外,中部六省企业数字化转型也存在一些特点,如湖北省的外资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高,小微型企业转型速度快,低技术企业转型持续上升;安徽省的外资企业数字化转型速度快;山西省的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高等。

(审稿:程时雄)


湖大微博

湖大微信

湖大官网

    版权所有©开云官方网站 2016 开云官方网站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    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